关于岗位报考,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职位。
一看自身条件: 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应届身份、英语计算机等级、基层工作年限,是否为四项目人员、应届生限制、专业考试、是否同意二次分配等限制。 结合自身条件,实现自身优势最大化,与其他同学体现最大化差异,从而减少竞争。
二看职位要求: 筛选符合各方面要求的职位。尽可能仔细查看每个项目的要求,不要漏项哦。
三看单位部门: 从个人对仕途发展的期待、薪资待遇、工作区域等方面综合考虑。
总的原则: 对仕途有期待的话:
第一,核心重要单位优先于影响力较弱单位。哪些是重要单位,权柄在握,哪些相对边缘,影响力较弱?这个其他回答都有,我就不重复了,你如果实在弄不清楚,可以给我留言。
第二,先选单位再选部门。比如,国考中国资委老干局和全国妇联办公厅,老干局是服务保障相对边缘部门,办公厅是中枢机构,离领导近成长更快。怎么选?肯定是国资委啦,当然在你考的上的情况下。因为部委都是有轮岗制的,进去只是代表起点,如果你脚踏实地做好工作,不出几年多半会给你调整岗位,慢慢向核心业务司局靠拢。这很像生活中常说的先上车再补票。
第三,关于税务、海关等中直机构。因为系统独立且封闭,队伍庞大,所以晋升比较慢,且空间有限,如果想享受生活可以选,如果想在仕途上一展拳脚,可能不太适合。 对薪资有期待的话: 部委薪酬都一样,没啥区别,分房政策也差不多,只不过快慢不同。 税务海关边检等中直机构,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匹配,想要收入高一些,优先可以选择长三角珠三角等地。
关于工作地段:工作地点决定了你的生活交际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直接关系薪资收入和生活质量是重中之重。我曾在异地艰苦乡镇工作过,收入偏低、也无生活质量可言,并且跨省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当年考上了也是鸡肋在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后来重新参加公考。
关于地域的选择,建议按照以下优先级顺序: 家乡地市级岗位>家乡省会城市岗位>家乡县级岗位>异地 部委比较特殊不再以上考虑范围内。 当然,我们都梦想着“位高钱多离家近”,但现实肯定是不允许的。 岗位竞争激烈程度和自身实力就是最重要的砝码,直接衡量心仪的职位应该选哪个。 那么接下来的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四看往年分数: 寻找近几年入围面试公告(有不少小伙伴问我怎么找,穷尽网络各个角落),统计同一单位、部门的入围面试分数线,历年的平均值基本能够预测今年分数线,同时关注被锁定岗位的报名人数,然后根据自己目的实力来选择。 报考不是买彩票,而是要尽可能规避竞争风险,这两天新闻报道市场监管总局那种800:1的大热岗位,若没有充分的实力,报名更多可能成为公考大军的分母。一般高出预估水平10分左右比较合适,当然这个也要看我们后期的提升程度,具体因人而异。 往年入面分数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像部委老干局这样大家认为比较边缘的部门,分数未必低,有少数像本科及以上童鞋开放的岗位,分数可能比限制硕士研究生的岗位要高一截。
总之,这个过程是要花点心思和精力的,不要太急躁。如果身边有关系比较近的人,可以请他们做这个辅助工作。可以像下面这张表一样做统计。15、16、17、18、19代表年份,单位职位是虚拟的哈。 红色空格填写历年吃面分数线,蓝色部分更新每一天报名人数 五看报名人数。 锁定3—5个有意向岗位,将报名人数按照报名天数及时更新,掌握变化趋势,上图表的蓝色部分用来更新每天报名审核通过人数,这样可做到心里有数。当我们掌握了往年的吃面分数、再加上眼下岗位竞争情况,基本上就能作出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 如果一些岗位在一两天内通过审核人数翻倍增长,这说明未来集中通过审核的人会更多,之所以一开始显示通过人数较少,可能是工作人员没有集中精力审核,这样的职位竞争会很激烈。咱们可能觉得审核报名资格的工作人员兵强马壮,其实不然,部委一般情况下就2-3人在几天内专门做这项工作,工作强度非常大。 我当时报名就弄了这个表格,现在上岸了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说明走的每一步都很值啊,虽然没取到最想去的职位,但是我当时不是拍脑袋选择的,已经把风险降低到最有利于自己的程度了。
最后,观望报名人数的同时,要确保能把名报上,离结束还有2天为最佳报考时间,一旦审核不通过的,还有更改的机会。切记不要等到最后一天报名,那样风险太大了,每年都有一批人赶在最后一天报名,因为自身报考条件不符合要求,最后被驳回没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