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论坛闲逛看到的,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告知,立马删帖。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序 言

余本为北地小子,家贫落魄。

幸有双亲相顾,含辛茹苦,乃得以负笈千里,求学于湘楚之地,问道于洞庭之畔。春秋四载,朝逝夕至,赖师朋之助,得完学业。

毕业之际,一战国考,惨痛败北,二战省考,铩羽而归。

辗转彷徨,乃入私企,打拼三载,无甚发展,遂决意再续公考。

幸苍天不负,虽有波折,然终登彼岸,今已入职。

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又云:“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先贤圣言在前,吾辈后学岂能忘之于后?故揣冒昧,以粗言陋笔,妄作鄙文,不免尖酸刻薄而贻笑方家,然亦冀与诸君共勉,以慰余回馈论坛之情而感报亲朋之意哉!

第一章 公考之“法”

一、公考之老生常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

个人认为,公考应提前准备,越早准备越好,切不可相信裸考。裸考晋级,那是传奇,全中国恐怕也没几个这种天才。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如果人人都能裸考过关,那么就不会出现多如牛毛的培训班了,公务员考试更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所以,静下心、坐下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备考,才是王道!

(二)勤于练习、善于思考、及时总结

1、多写、多做。首先,要勤于动笔,动笔的原则如下:一是抄;二是写;三是记;四是总结。其次,多做真题,国考真题、省考真题,模拟题就免了,无甚大用。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申论还是行测,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方法。我们要通过真题训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结构研究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只做真题,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才能为己所用。做任何事,都要学会总结,掌握其规律、领悟内在道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三)持久作战、常备不懈

公考虽重在方法,但更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乃大忌。坚持就是胜利,要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四)不必过于迷信培训班

现在各种公考培训班,招生广告满天飞。个人认为,培训班对提高行测能力有一定的好处,相对较为系统,而对申论则未必有用。笔者曾经看过一些所谓培训老师写的申论文章,如从杂文或评论的角度欣赏,文采的确可佳,可惜也就是一篇杂文,而非申论。

何为申论?我不想过多地抽象讲解,大家可以看看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某些培训班的老师写的所谓申论对比,自可一清二楚。

因此,个人认为对于自制力够强的考生和上班族而言,则没有必要参加,自学足矣,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银子。最重要的是,现在公招考试也非常注意“反培训”,你花了几千银子培训学来的所谓技巧未必管用,甚至会引起阅卷人的反感。

(五)不要被某些黑暗现象所迷惑

现在,广大人民群众一提起公考,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公考如何黑暗、没有关系根本考不进去等等。

首先,笔者承认这种“关系户、走后门”的现象确实存在,但笔者要表达的是:如果你怕这些所谓的“黑暗”,那么请你不要报考,趁早改行。原因有二:

第一,关系背景这种文化自古至今都存在,不管你是否参加公考,它都存在,关系背景确实很重要,但并非万能。与其耗费心神、浪费时间去思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不如静下心好好复习;

第二,如果本身实力够强,那么你有什么理由怕那些关系户背景户呢?第三,现在国家逐步加大公考的监察力度,程序日渐公开、公平,在国考、省考、市考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可不必担心。总之,相信一句话:实力真正决定一切,只要你是“神马”,其它都是“浮云”!

二、申论备考方略

个人认为,得申论者得天下!原因有二:

其一,基本上大部分考生的行测能力几乎差不多(高手、高智商者除外),考试中真正决定分数段位的,其实是申论;

其二,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比较注重的是公文与材料的写作能力,而行测中考查的数量关系运算、判断推理等,在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其实很少甚至是根本不会应用到,当然诸如财政、审计等部门除外,这些部门的工作业务性质决定了还是要求对数字要具备一定的敏感性与感知能力的。很多考生对申论望而却步,甚至对申论写作感到恐惧。如何进行申论备考?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与各位共商。

(一)善用网络:养成看新闻和泡论坛的习惯

1、看新闻的目的不是简单的阅读。第一,建立一个笔记本,分门别类,遇到好的段落、语言,记下来,定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如果能写出你的个人看法,更好。第二,要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积累,训练思维能力。

2、泡论坛。网络很暴力,网络也很强大,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资源的价值。选择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论坛,注册个帐号,每天到论坛逛逛,一则可以看到很多最新资讯,二则可以下载到各类免费资料,很多资料的价值绝对比培训班的所谓内部资料全面、详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3、针对引起广泛轰动的社会与民生热点事件,要予以特别关注,看看别人都是什么看法,以拓宽自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抄写标准申论文章、研析申论起承转合

1、抄写范围

主要包括人民日报、半月谈、半月评论、新华时评上的文章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在抄写的过程中,仔细研究官方文章的逻辑结构和用语。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去抄那些培训班或是所谓的培训老师给出的文章,他们的文章,从杂文的角度来看,写得绝对是慷慨激昂、文采飞扬,但它也就是一篇杂文,从申论考试的角度而言,就是废话连篇、毫无用处,根本不会得到高分。正所谓“清谈误国”,大抵如此。

2、抄写注意事项

①注意研究文章的逻辑结构,看看好的申论文章是怎么起承转合的,个人一直认为申论其实就是当代“八股文”,有其固定的、相通的模式和用语;

②注意分门别类,不能一股脑的瞎抄一气,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建立一个笔记本,如民生热点、社会热点等,此为分门,其下可列诸如三农、食品安全、医改教改、道德文化建设等问题,此为别类。媒体上提出的问题根源、措施或方案什么的,记下来,研究一下别人写文章时的思路,拓展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方式,通过抄写、整理和总结,培养一种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能力。

抄的过程中多一定要多思考,切忌为了抄而抄。

3、建议最好用那种带方格的笔记本抄,因为申论答题纸也是方格的,另外可以练字。

(三)规范用语、层次分明、讲究起承转合

1、关于申论题目

(1)题目应简洁工整、恰当醒目。笔者比较偏好对仗型题目,这类题目的优点在于简洁工整、赏心悦目,如齐心合力保民生、齐抓共管促和谐;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等。

其次是立论型题目,这类题目优点在于恰当醒目、振聋发聩,如浅谈……、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等。

(2)申论文章属于官样文章,拥有其特有的一整套语言使用体系和规则,这套用语的特点就在于书面化而非口语化、规范化而非随意化。如构建……体系、推进……发展、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加大……力度、着力营造……氛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讲话精神)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领导让你起草一份“二○一二年工作计划”,你如果写成“二○一二年工作打算”,那你99%要挨批!因为打算是口语,计划才是书面语,才是公文中应该使用的语言。所以,我们在申论写作中,用语务必要严谨、规范、正式,口语化是大忌。毕竟你日后是要在党政机关写汇报材料等公文,而不是在你家里聊天。

(3)前文已经阐述过,在申论写作中,务要讲究“起、承、转、合”。

首先,一定要上升到理论政策的高度和角度,俗称“扣帽子”,即“破题”,此谓申论之“起”;其次,根据材料,归纳出问题所在,此谓申论之“承”;

再次,根据材料与归纳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或方法,加以论述,此谓申论之“转”;

最后,以精辟简练的文字总结全文,如“综上所述……、总而言之……,切实解决……问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抵类此,考生自己去总结,不予多说,此谓申论之“合”。至此,所作申论之文,方显得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2、加强背诵

(1)必须注重背诵。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胸中毫无点墨,下笔何来千言?所以必须注重积累。如何积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背诵进行大量积累,有量变才能有质变。背诵的多了,自然熟能生巧,进行申论写作时方能加以灵活运用。

(2)至于背诵的范围,可参照上文中抄写的范围,不再赘述。

(3)经常看到一些培训班的老师要求考生背诵什么诗词古文名句什么的,个人认为,多背诵一些诗词古文名句,对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必要的,但是对申论写作,则无甚用处!你什么时候见过政府工作报告或机关公文动不动就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你以为你是国家总理还是国家总理啊?

这是申论考试,不是选风流才子,犯的哪门子酸啊?!申论写作要语言平实,言简意赅,好好的一篇申论文章让你写的花里胡哨的,套什么近乎啊,别整那些虚词儿,捞干的写!所以,对于诗词古文名句的引用应当坚持一个原则:能不引用则不引用,最好不用。

(4)准确记忆方针政策

对中央领导人和官方文件中提出的一些固定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必须了然于胸,必须做到能够准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切忌胡编乱造、天南海北的瞎写一通。因为阅卷老师大多是在理论方面浸淫多年的绝顶高手,你写的是否准确,立即就会作出判断,直接就会影响评分。

3、千万不要脱离材料去写申论

你所列出的问题、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的对策措施一定要是结合材料提炼出来的,材料中未予体现的问题或措施,即使你在平常复习的过程中接触过也不要写。否则,即使你写的再多再具体,也不会得到高分。

原因很简单,你离题了!这也是为什么公考中很多博士生考不过硕士生、硕士生考不过本科生的原因之所在,很简单:他们想的太多了、写的太多了!

4、字好一半文

最后,建议时间充足的兄弟姐妹们,认真练习一下书法,不要求你练成个书法家什么的(当然,要是能练成更好,呵呵。就算考不上,就当是培养自己的个人兴趣了,这年头,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还是很让人刮目相看的),但是最起码,你写出来的申论文章,能保证让人家阅卷老师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明白。

虽然字迹好坏在申论评分过程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如果你连这最起码的基本素质和要求都达不到的话,那么请问你凭什么让人家阅卷老师给你高分?俗话说“字好一半文”,申论答卷不要潦草,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涂改,一定要做到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三、行测备考方略

(一)多做真题

通过真题训练,尽量接触到最多的题型,从中积累解题方法与经验。

(二)不搞题海战术

坚持每天做1套真题即可,但一定要精做,严格按照公考考试时间去做,之后对照答案进行分析,思考每一题目背后的解题方法,尤其是错题,更要分析,思考做错的原因,及时矫正解题思维,避免日后考场上再犯类似的错误,建议大家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笔记本,记录各种解题经验,总结各种解题方法,还可以记录各种考试信息,便于查找使用。

(三)准备一套好的教材

个人推荐步知的教材,可以通过论坛买到。

(四)关于综合常识的备考,主要取决于日常积累

因为近几年的公考尤其是国考所考查的综合常识越来越杂、越来越深,很多题目出来后很坑爹,建议有时间的朋友不妨买一本百科全书之类看看,能记住多少就记多少,上面的知识还是比较全面的。

(五)关于行测涂写答题卡的技巧

个人比较倾向于两种方法:

1、按题目批量填涂答题卡,即每做完15或20道题后即填涂一次,而后再继续做下面的题。不赞成将120或140道题全部做完后再涂写答题卡。举个实例,曾与笔者在同一教室考试的一哥们,虽然把行测题目全部做完了,但是他之前一直都没涂写答题卡,最后因时间不足只涂了不到20道题的答题卡就被监考老师收走了,彻底悲催了!

2、按部分涂写答题卡,即针对行测的五个部分,每做完一个部分的题目,立即将这部分的答案完成涂写。

(六)关于答题时间与答题准确率如何统一的问题

有些朋友说题目多时间紧根本做不完,有些朋友说为保证答题准确率可以放弃某些题目。对此,只说两点:

第一,稳中求速,要有达到时间和效率统一的观念和信心,要告诉并相信自己:我的目标就是120分钟内做对做完全部的140道题拿到最高分!此乃战略;

第二,第一点中的能力和技巧,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如果平时从未进行过答题时间与答题速度方面的训练,那么到了真正的公考考场上后答题效果可想而知。

毕竟,超常发挥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好运气。因此,要想具备第一点所说的答题能力和答题技巧,在平时的真题训练中,就必须重视答题时间和答题速度,严格按照真正的公考时间来进行真题训练。“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所谓高手,大都是千锤百炼地练出来的,没有谁天生就是高手!此乃战术。

(七)掌握做题顺序

具体方法就是先易后难、先做你擅长的部分再做你不擅长的部分、太难的题目暂时略过最后再做(对于太难的题目,最后有时间思考一下能做对最好,实在没时间就选一个自己第一感觉认为比较靠谱的蒙一个,总之不要轻易放弃)。

四、面试备考方略

如果说申论考试是写出来,那么面试就是讲出来,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二者的备考方法可以相互借鉴。目前公考面试方式主要为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面试两种,结构化面试是主流,无领导小组是趋势。因此,备考面试时,对上述两种面试方式一定要“统筹兼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限于篇幅,关于面试在本文中不予过多阐述。

(一)熟悉面试流程,注意面试礼仪。

关于面试流程和面试礼仪,大家可自行到网上查找、学习。

(二)多做面试练习

建议可以对着镜子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中用手机自己录音,然后自己听。好处有二:好处之一,是镜子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并纠正自己答题时的仪表和动作、录音可以帮助自己听出并改进自己答题时不足的地方(如答题时是不是有过多的动作或表情、过多的语气词嗯啊之类)。多做面试练习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到了真正的面试考场上,你不会觉得自己不至于无话可说,这就是积累,熟才能生巧。

(三)观看新闻联播

目的主要是:

第一、学习标准的表达方式、积累专业性的术语,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时事认知能力(这对申论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第二、学习国家领导人的言、行、走、坐、立,培养自己的内在气质。

(四)多背诵重积累

前文已述,不再多表。

(五)多总结

无论是结构化面试还是无领导小组面试,都有一定的应对规律和应对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总结,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手里的资料基本相同,你知道的别人也知道,你不知道的别人也可能知道。关键是学会运用资料和整合资料,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答题模板和规律。

(六)注意细节

面试答题时声音要清晰、匀速,一定要将题目中语言规范、简要、分条、有逻辑(如果是无领导小组面试,还必须注意一点:一定要学会把面试所给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即“扣帽子”)。

(七)注意答题时间,绝对不要超时

这一点在参加无领导小组面试尤其要注意,在拿到面试试题后一定要特别关注一下每道题目后规定的时间,答题时心中有数。

第二章 公考之“术”

 

 一、两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关于个人档案

1、明确个人档案所在地

决定公考前,先确定一下自己的个人档案在哪,以备政审之需。

笔者就曾见过与笔者一同能参加考试的一兄弟,顺利地通过了笔试、面试、体检一系列环节,但是进入政审环节后,因无法找到自己的个人档案,托关系、花银子都未能找到,导致无法进行政审和录用,最终只能无奈放弃,悲催地看着别人递补(估计被通知递补的那哥们都乐蒙了,天大一好事,啪几,砸他脑袋上了)。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怨天尤人都没有用,自己回家拿脑袋撞墙去吧!如果自己都无法明确自己的个人档案究竟在何处,那么你还考哪门子的公务员?

2、个人档案万勿个人保存

个人档案在中国大陆属于国家机密,为防止泄密或篡改,个人是无权保存和拆阅的,只有具备权限的相关部门才可保管。对于个人档案的接转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只能是公对公接转,不能公对私接转。

3、妥善保管个人档案

现在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对自己的档案不闻不问,当了甩手掌柜的,等到用的时候找不到了才着急。关于个人档案的重要性,还是请大家自己到网上多查查就会更加明白和清楚了,在此不再多说。

(二)关于社保与工龄认定

如果有意参加公考,那么请先向工作所在单位(尤其是私企的朋友)确认一下单位是从何时为你办理社保的,这个时间很重要!因为公考被录用后,即涉及到一个工龄认定的问题,而工龄年限的认定是以参保时间为基准的。

打个比方:张杰2008年6月毕业,2008年7月到某私企工作,该私企自2009年1月为张杰开始缴纳社保。2010年1月张杰被某国家机关录用,那么张杰的工龄可以认定为几个月呢?答案一般是认定为12个月。

为什么不包括2008年7月至12月的6个月在内呢?因为2008年7月至12月张杰所在单位并未为张杰办理社保,所以难于计算在工龄期间内。(当然,根据社保认定工龄我只是举个例子,工龄年限的认定并不一定仅仅局限于社保,具体仍应向当地具有管辖权的组织人事部门咨询。)

因此,笔者建议在找工作时,首先一定要签定书面劳动合同,并且自己手里要保存一份备用(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是最有利的证据便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务员录用后认定工龄时也要用到劳动合同);

其次,确认单位是否为员工缴纳了社保(建议在劳动合同中对社保条款予以明确约定)。

虽然自2010年1月1日起国家强制规定单位必须为所属员工办理参保,但是仍然有个别不法企业出于各种目的不为员工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而不缴纳社保不仅影响公务员工龄认定、级别认定,而且还有其它影响(如不能享受相关社保待遇、医疗待遇等),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否则,被录用为公务员后涉及到工龄认定会很麻烦,主要就在于工龄认定对公务员定级、退休后社保待遇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公考流程简述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不熟悉公考的整个流程,势必如瞎子骑马、盲人摸象。

(一)关于报名

1、国家公考时间基本上是统一的,地方省市的时间不尽相同,具体时间请随时通过网络予以实时关注。

2、既然大家选择了考公务员,那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顺利上岸,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顺利上岸,个人认为除了备考策略,还要掌握一定的报名技巧。个人认为,报名时应尽量规避热门岗位,避免成为公考炮灰。个人认为主要有:

(1)三不限岗位,即不限专业、不限性别、不限经验岗位,如城管;

(2)与财政有关的部门岗位(如财政局、审计局、工商局等);

(3)实权部门岗位(如纪检、监察、市委等);

(4)报考人数太多的岗位(目前有些省市公考报名会实时公布报名情况表,考生可随时关注,有些省市则不予公布)。

上述四类岗位中,(1)中的岗位通常所招人数较多,招考比例也很大,但是据笔者观察,这类岗位通常是“清水衙门”(工作很清闲但待遇较低,如计生委、史志办之类)或“坑爹衙门”(工作很繁重待遇也很低,如城管、市政监察之类)需要注意的是(2)(3)两类岗位,这两类岗位竞争固然激烈,但是其待遇也是不言而喻的,仕途升迁也会较快,因此对于实力够强的考生而言,本条可以忽略。

(二)关于资格审查

现在部分地方公考中,增加了资格审查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弄虚作假。

1、在报考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招考大纲,是否要求笔试过后进行资格审查以及资格审查的时间,以便具体安排。笔者参加的公考中,就发生过外地考生笔试取得第一名,但是直到资格审查的前一天才查询到成绩(参加过公考的朋友都知道,公考成绩放榜时发生网络拥堵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会发生服务器直接崩溃无法打开查询网页的情况。

如遇到此种情况,建议换个时间段再查,以避过高峰期,或者是通过声讯台等其它渠道查询),即使是坐飞机都无法及时赶到报考所在地进行资格审查,最后只能无奈放弃,诸如此类,不止一例。

2、仔细阅读资格审查要求,将相关证件携带整齐。主要有:

(1)必备材料:本人毕业(学位)证、身份证、户口簿,以及招考职位要求的基层工作经历证明、资格证等其他证明材料,同时提供初审通过后的考生报名信息表。

(2)必备材料:在职人员还应提供加盖工作单位及具有人事管理权限部门公章的同意报考证明;

(3)选备材料:留学回国人员还应提供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4)选备材料:报考“限少数民族人员报考”职位的人员,还应提供少数民族证原件及复印件。

(5)招考公告中要求的其它材料,视各省市具体情况而定,大家自己把握。

(三)面试

1、带好面试相关的证明材料:本人身份证、面试通知书及要求的其它材料;

2、备好相关工具:纸、笔、钱、手表等;

3、面试前尽量多浏览报考所在地的人事网站或人力资源网站,可能会得到比较有用的信息,如面试的要求、面试的方式等信息。

4、于面试前一天提前到达面试所在地,时间允许的话,最好亲自到面试地点实地考察一下,熟悉一下面试地点、交通线路、地理环境等。

(四)体检

1、准备好本人身份证、一寸照片若干、体检费(最好自备零钱,以免麻烦)以及要求的其它材料;

2、严格遵守体检要求,如空腹等。如果时间充足,最好自己提前去正规医院先做个体检,以备不虞(至于为什么,大家都懂的,呵呵)。

(五)关于政审

1、政审环节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要你没杀人放火、没有加入邪教、没犯什么政治性错误,基本都可以顺利通过。

2、提前准备好相关政审需要的资料和表格。

(六)关于报到

1、关于个人档案,上文已经详述,不再述赘;

2、准备好一寸证件照若干张;

3、准备好当地公务员管理机关要求的其它材料。

三、关于租房

本条主要是针对已经顺利上岸的外地考生,本地考生请飘过,谢谢。

1、提前在通过网络查找一下,诸如房源、房价、风土人情等等。

2、事先打印好两份制式租房协议或合同,这个网上多的是。

3、不要轻易相信中介。

四、异地考试注意事项

1、带好准考证、身份证、银行卡或足够的钱。

2、带好考试用具:2B铅笔、中性笔、橡皮等,原则是宁多勿少,每种工具多带几个没坏处,以备不时之需。

3、建议出发前在网上提前查找一下考点附近的住所、住宿价格、交通线路,确保心中有数、遇变不乱。

4、考前务必休息好,养精蓄锐,保证次日考试时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5、提前预订好机票或车票,以便合理安排时间。

五、如何在考场上利用时间

1、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你都要让自己成为跑得最快的那只。趁监考老师不备,翻开试题本快速阅题思考,在被监考老师发现之前尽量多做几道,等监考老师宣布开始答题后再快速将试题本和答题卡上的名字、部门序号等基础信息填好。此法至少可以保证比别人抢先做完2-3道题。但此法并非万用万灵,要看你遇到什么监考了,一定要察言观色,别人家监考老师已经提醒你或盯上你了还嚣张的做,别自找倒霉、因小失大。

2、一定要为自己准备一块手表。

六、心态

人除生死无大事。

公考中,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镇定、冷静,就当是旅游了。

公考嘛,能考上当然最好,考不上大不了下次再考。

淡定,一定要淡定。

……

第三章 公考之“势”

一、两点浅见

(一)关于公考

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轰轰烈烈的扩招,造成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间接导致了公务员行业因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等诸多因素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纷纷加入公考大军的行列,公考也顺利地超越高考、司考、会考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华第一考”(最为戏剧性的是,不仅是公考考场上风起云涌、高手如云,就连公考背后,也是波谲云诡、“关系”辈出)。

但在下要说的是,请大家切莫随波逐流,务要理性入考、慎重报考。否则,一念之差,万古难回。也许目前来看,成为公务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易时移,事物都是运动的、发展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现在好不代表未来仍然好。

(二)公务员行业之利弊

公务员行业的优点就是较为清闲安稳,旱涝保收,但是它的缺点也正在于此。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公务员这个行业。

如果你希望利用公务员发财,如果你对从政没有兴趣,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拿个年薪百八十万的,那么奉劝你一句:请不要再在公考这条路上耗费汗水了,更不要浪费自己其实并不多的青春和时间,好好利用这不多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干点别的吧!或许十年二十年后,你就会成为下一个马云、下一个张朝阳、下一个唐骏,而当年你的同学、朋友可能仍然是一个小科员,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科员。

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什么才叫现实的差距和人生的“杯具”。典型的例子就是二十年前之国企职工与后来的国企改制职工。谁能保证今天的公务员,不会成为第二批体制改革的“牺牲品”。看不穿,似乎是锦上添花;看穿了,难保不是昨日黄花。

凡事当三思而后行,如此而已。

二、关于报考公务员的两点思考

(一)理性入考

1、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公务员这一职业。现在很多人选择报考公务员,原因大多是觉得公务员工资高、待遇好、工作清闲,却很少认真的分析自己、规划未来,甚至不少人完全是跟风之举,大有随势而为的意思,殊不知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建议大家谋定而后动,不动则已,动则全力以赴。否则,只是无谓的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与青春!

2、自己是否真的想成为一名公务员?笔者一向认为,工作如同购物娶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什么从事什么工作,首先都是为稻粱而谋,公务员其实就是一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职业,不要指望靠公务员发家致富(当然,后台或关系很牛逼者除外)。

道理很简单,官小了你没机会贪污腐败,官大了倒是有机会贪污腐败但同样有机率进班房。公务员工作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清闲自在,可以负责地说,公务员职业的竞争和压力并不比其它职业小,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你此生立志从政,那OK没问题,你可以参加公考;如果你此生无心从政,那么请你绕道而行。或许,下海经商、自主创业等其它工作更适合你,你在这些工作岗位上也许会混的更好。

(二)慎重报考

1、报考单位离家远近。这个原因大家都知道,不予多论。

2、选择岗位是否有利于自己日后的发展。如果你生性恬淡,只想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当个小科员,那OK岗位随你报,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希望日后有所发展的话,那么在选择岗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充分。

否则,经过“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后“胜利会师”的你,发现自己考进的是一个传说中的“清水衙门”、发现前辈同事日复一日地“三杯茶一张报”时,你可就真的就成为“浮云”中的那匹“神马”彻底“杯具”咯。

结 语

歌曰:法无定法,术无规道,势有常形,如悟自得。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

法有千条,然万法归宗;术有百章,终正本归元;势有万象,仍九九归一。

世间万物,虽千变万化,终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倘能得其中三昧,则临事必能提纲契领、高屋建瓴,无往而不利也。此吾之法也,虽嫌贻笑大方,然若能达抛砖引玉之效,不亦快哉!

声明:以上所谈,纯属一己愚见,如有不周不妥不当之处,令诸位看官见笑,尚请海涵,欢迎拍砖。就此止笔,不再赘述,以免嚼蜡。祝君马到成功、痛饮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