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
材料1:
(公务员出任培训是什么,为什么,给了培训的目的,意义)
公务员初任培训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一般是围绕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展开的,根据不同的部门,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依法行政、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行为规范、工作方式方法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是提高新录用公务员适应工作的能力。公务员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培训结业证书。
材料2:
滨州市委组织部发了个出任公务员培训的通知,(通知有培训时间,培训安排,培训要求空着,让补全),时间是2021年2月9日。
附件1:培训班级安排,
附件2: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材料3:
市委召开疫情防控的工作会议,提到的是两会期间防控,时间是3月份(滨海市领导的讲话,写的是疫情防控的主要讲话精神,是以会议纪要的格式写的。)
问题1:概括公务员出任培训的意义(不超过150字,6分)
解析1
公务员初任培训旨在全面提高公务员履行职责必备的能力素质,有利于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把公务员法关于初任培训的规定落实到位;有利于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实现由学生或非公务员身份到国家公务员身份的转变、由学校或社会到行政的转变;有利于提高适应工作能力,尽快补上缺乏工作经历和经验的短板。
解析2
公务员初任培训是新录用公务员加快实现角色转变,迅速适应岗位的有效举措;是新录用公务员更好地了解的运作方式和基本要求,掌握岗位必备知识、基本技能和业务知识、明确公务员应有的法律常识和行为规范的有益载体;是培养新录用公务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的现实需要。
问题2:补全培训通知的工作要求部分,(不超过200字,10分)
解析1:
(一)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由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培训期间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考勤、严肃纪律,保证培训质量。新录用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的情况及考试考核成绩存入个人档案,作为转正定级的依据之一。
(二)各县(市)委组织部要按照要求及时通知参训人员进行培训,未参加初任培训或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的新录用公务员,不能任职定级。
(三)参加本次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学员培训期间不承担所在单位的工作。
解析2:
一是认真参加培训。公务员初任培训每年举办一次,凡今年新录用公务员必须参加本次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的,颁发《公务员培训证书》,没有参加初任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新录用公务员,不能按期任职定级。
二是统筹工作安排。请相关单位安排好新录用公务员工作,在培训时间上给予支持保证。
三是严肃纪律要求。严格做好培训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考勤、严肃纪律,保证培训质量。
问题3:请写出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超过500字,20分),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合理。
解析1:
关于做好培训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
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做好培训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省委、市委要求,结合新形势下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要求:
一、严格实行疫情防控责任制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每期培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人。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及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应急预案等方案。
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防控举措
1.做好病毒消杀工作,对培训室、会议室、住宿宾馆、电梯等处每天进行三次病毒消杀,消毒后进行封闭管理。
2.加强日常管理。培训室要经常通风,尽量停止使用空调系统,会场门口、洗手间等处放置免洗手消毒液或医用酒精。
3.所有培训人员进入培训前,均需提交健康码,持健康码黄码、红码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工作人员要立即报告,妥善处置,做好人员实名登记,便于必要时开展追踪检测。
4.所有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均需佩戴口罩,保持科学距离。
5.培训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的,均需向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部长请假,并向市委组织部报备。
6.预留两间客房,作为临时处置点,对突发性发热人员进行临时隔离、转诊。
解析2:
关于做好培训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
根据省委、市委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部署,现就做好我市公务员初任公务员培训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落实防控规范
落实培训场所日常清洁、通风、消毒措施,尤其对教室、公共活动区等重点场所做好定期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并保留相关清洁、消毒记录。制定防疫物资登记台账,及时补充测温仪、消毒液、口罩、防护服、呕吐应急处置包等防控用品。
二、严格落实人员管控
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员健康全覆盖监测工作,对健康状况和最近14天去向等进行排查,如实填报《安全培训机构员工和学员健康申报表》,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和学员健康情况,建立健康档案。
三、严格落实进出管理
要加强进出人员管理,所有进出培训场所人员(含保安、保洁等人员)均须落实“身份核实→扫码(健康码、行程卡)+测温→登记→放行”等工作流程。
四、严格落实卫生教育
培训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和学员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五、严格落实督导检查
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题
材料1:
“长租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是房地产三级市场一个新兴的行业,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的形式出租给房屋周边的白领上班人士。
现在“长租公寓”这个概念已经慢慢为大家接受。在传统租赁市场上,租客的租赁时间一般为一年。
运营模式:
一是开发运营,公寓所有者(主要是房企)成立专门的运营团队,负责存量房或新建租赁住房的运营,为租客提供租赁和增值服务,获取“资产增值和租金”;
二是资产托管,房企将公寓托管给运营服务商进行出租和租后管理,承担房屋维护费和装修费用,享受资产增值和租金收入;运营商负责公寓运营,支出一定管理成本,为租客提供租赁和增值服务,赚取托管费和租客增值服务费;
三是运营服务,从资产所有者处承包公寓,对房屋进行标准化装修,并且负责出租期间的运营和维护;向房屋所有者缴纳固定租金,赚取租金差价和服务费;而资产所有者享受资产增值和固定租金收益;
四是代建运营,房企受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委托,提供土地规划、建造和运营服务,向所有者缴纳固定租金,收取租客租金和服务费,赚取租金差价和服务费;土地所有者需要支付房企建筑费用,享受资产增值和固定租金收益。房企担任代建运营的角色。
发展状况
2015年,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住房租赁市场。2016年年底,市场从上到下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
2017年,各地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并大力发展租赁市场。九部委发文在广州等12个城市试点,广州率先打出“租售同权”,紧接着深圳、武汉等50多个城市出台发展租赁政策。
2019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中国下一步将总结推广住房租赁试点经验,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和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应。同时,总结北京、上海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的经验,鼓励人口流入量大、房价较高的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2020年9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发布通知,就《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住房租赁企业不得以隐瞒、欺骗、强迫等方式要求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贷款,不得以租金优惠等名义诱导承租人使用住房租金贷款,不得在住房租赁合同中包含租金贷款相关内容。商业银行发放住房租金贷款,应当以备案的住房租赁合同为依据,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住房租赁合同期限。
2021年2月2日,北京市住建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市委网信办、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首次明确禁止“长收短付”,严控“租金贷”拨付对象,承租人申请的
“租金贷”资金不得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只能拨付给个人。新规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存在问题:
租金贷问题
2016年以来,在“租购并举”的政策东风之下,长租房市场上创新创业主体的活力被激发,运营商各显神通,租房市场一时风头无两。为了争抢市场份额,部分长租公寓在资本助力下,开始采取“高收低租”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跑马圈房”,北京、上海等地核心地段更一度竞价拿房。为了弥补亏空、维持企业运转,一些运营商强迫或诱导租客大量使用“租金贷”,让金融机构一次性付清租期内所有租金,却让租客背上贷款;对房东则采取月付方式。监管滞后让租房市场鱼龙混杂。这其中,既有几乎全靠“租金贷”维生的企业,亦有不少为圈钱跑路而生的P2P变种公司。他们要么做大规模,提高自身估值上市套现;要么卷走房东租客的血汗钱“金蝉脱壳”,再换壳重生继续“割韭菜”。
装修污染问题
长租公寓因其装修时尚、换房方便等优势受到市场青睐,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长租公寓在光鲜的外表下,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装修污染问题,亟待行业内部出台统一规范。在装修污染问题上,目前对于长租公寓应该采取怎样的环保标准、使用什么样的家具和装修材料、装修后需要空置多久才能出租,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健康受损的租户难以维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是因为甲醛等污染物对于健康的损伤难以量化,二是对于这些长租公寓企业究竟该负何责任也难以厘清。
涨价问题
2018年11月30日,微信朋友圈流传出一份《续约涨幅规定》补充通知。其内容显示,12月1日起,长租房供应商自如将取消不涨价及续约涨幅不超过5%限制,且为保持合理价格涨幅,系统给出的续约价格最高涨幅为10%。之后,自如回应称,仍维持5%的限制。
材料2:
长租目前很难实现盈利,盈利模式不健全,写了长租公寓缺乏装修标准,一是甲醛引起健康问题,二是企业的责任不清晰,企业现在处于走马圈地,企业出现了携款跑路,当前行业稚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策不配套,没有专业公寓人才。
问题1:
长租公寓发展不善的原因(300字,14分)
客观原因: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发展还在初步成长期,存在不少法律、机制、监督等方面漏洞。二、迎合部分市场需求。因其装修时尚、换房方便等优势受到市场青睐,弥补高房价压力弊端,虽然存在不足,但仍然存在需求。
主观原因:一、政策配套不完善。“租购并举”政策东风激活了创业主体活力,但是配套实施政策跟不上实际需求。二、市场监管不健全。作为新兴的住房发展模式,在环保、合同、金融、行业标准存在监管上的困难,需要多部门联合监管。三、监督维权较困难。长租公寓风险评判难以量化、企业责任难以厘清,维权渠道不通畅,造成了监督乏力。四、法律法规存空白。对长租公寓的价格、行业规章、市场运行模式等相关规定还不够细化,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
解析2:
一、政策配套缺乏。新兴行业长期租赁政策不明,支持政策不足,监管措施不力。
二、政府监管滞后。监管“长收短付”、“租金贷”违规套现、拨付不力;“租金贷”企业、P2P变种公司行业准入审查不力、监管不及时。
三、市场竞争失序。为争抢市场份额,资本助力下“高收低租”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跑马圈房”,导致企业亏空。
四、行业规范不明。缺乏装修行业内部统一规范;环保标准、使用家具、装修材料、装修后空置期缺乏统一标准;存在甲醛污染物难以量化、责任承担难以划分。
五、法律意识淡漠。运营企业不遵守前期合约,随意涨价;维权困难,租户不愿维权。
六、行业发展稚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没有专业公寓人才;运营模式有待完善。
解析3:
长租公寓发展不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日常监管不严。政府对长租公寓的监管滞后,出台的政策不配套,缺乏对不正当行为的有力监管,且没有合理界定由于租房导致问题的责任分担;二是企业责任缺失。企业一味追求利润,只追求短期利润,不顾长期发展,出现了携款跑路等乱象,损害了长期发展;三是市场环境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专业公寓人才匮乏,导致长租公寓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四是相关标准缺乏。对于房屋装修、环保等均缺乏明确的标准,导致偷工减料、装修污染等严重的问题;五是缺乏成熟模式。长租公寓目前刚刚起步,各方均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企业涨价随意、跑马圈地等行为层出不穷。
解析4:
1.资金短缺。企业盈利模式不健全,存在租金贷问题,企业为抢占市场,采取高收低租等手段圈房,强迫租客使用租金贷问题。
2.缺乏标准。长租公寓甲醛超标等污染问题,缺乏装修标准。
3.监管滞后。政府部门对企业装修,资金等方面缺乏监管,租金价格不合理,没有制定行业统一规范标准。
4.行业稚嫩。行业缺乏产业,责任不清,圈钱跑路等问题乱象横生,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政策不配套,人才匮乏。
解析:5:
资本利益驱使。为争抢市场份额,出现“高收低租”、“跑马圈房”等,一些运营商强迫或诱导租客大量使用“租金贷”,甚至卷走房东租客的血汗钱。
缺乏行业标准。环保标准、使用家具和装修材料等装修标准尚未统一,存在长租公寓甲醛超标等污染问题。
维权难度较大。因为甲醛等污染损伤难以量化,且责任难以厘清,导致健康受损租户维权难度大。
行业发展稚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专业公寓人才匮乏。
市场监管不力。政府部门对企业装修,资金等方面缺乏监管,企业涨价随意等现象存在。
问题2:
你是住建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提出长租公寓发展的工作对策(400-500字,20分)
解析1:
规范长租公寓,必须多措并举,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日常管理。明确要求长租公寓企业在招租前,向住建部门申报房屋面积、租金价格等信息,便于住建部门建立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管。同时长租公寓企业要定期通告房租收入、支出等情况;二要严格规范“租金贷”业务。严禁长租公寓企业从事任何形势的“租金贷”等金融业务,利用房东房源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租金消费贷款业务的,应当事先征得原始房东书面同意。并严格限制期限。三要落实租赁住房安全、空气质量合格等责任。长租公寓企业要承担租赁住房安全、空气质量合格的主体责任,在向出租房屋的同时要一并向承租人提供空气质量检测合格报告等材料。四是建立租金价格分类管控制度。要严格实行租金价格管控,住建部门要加强价格指导和协调,引导企业公平、理性定价,促进租金价格基本稳定。五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住建部门要加强对长租公寓企业有关主体信用、房源筹集、出租经营、客户服务等全过程的行业监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长租公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霸王条款、违规从事“租金贷”业务、空气质量不合格等行为。六要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强化质量、安全和价格监管。
解析2: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加大对长租公寓行业的贷款支持;积极促进银行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与长租公寓项目匹配度较高的金融工具和产品。
二是强化房源供给。鼓励政府平台、国有企业等整合处于闲置状态或者利用效率较低的存量土地和房屋,将这些资源投入到长租公寓市场。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督促建立长租公寓行业明确的市场规范和统一的行业标准,针对长租公寓装修质量、甲醛含量以及房租定价等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对长租公寓行业的准入门槛严格把关,针对出现违规行为的长租公寓运营企业加大惩罚力度。
四是强化品牌培育。引导长租公寓运营企业引进专业的公寓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和运营水平,加强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凝聚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强化工作协同。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强化质量、安全和价格监管。与信贷部门协同打击“高收低租”、“跑马圈房”等行为;与公安部门协同打击强迫或诱导租客大量使用“租金贷”,甚至卷走房东租客的血汗钱等行为。
第三题
材料1:Z市的H区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组督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有一个《H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侵占问题整改整治方案》,给了责任人,工作任务目标,整改时限,部门等,整改措施没有。(方案原文为《黑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侵占问题整改整治方案》
材料2:今年5月,中直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指出,位于Z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5家企业侵占H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针对中直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问题,G省下发《甘肃省贯彻落实中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要求Z市对侵占H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开展科学评估,制定专项清理整治方案,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工作。
Z市盛源驾校、Z市明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Z分公司、z谷大种子有限公司、Z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引起了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场铁腕治“污”行动就此展开。
9月10日,甘州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对5家企业用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9月20日,Z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z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工作;9月20日晚,甘州区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整治工作;9月27日,甘州区制定下发《Z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方案》,要求全区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铁腕治“污”。10月1日开始,5个专责组全员下沉,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和5户企业高层逐一见面、沟通、对接、商议,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困难,制定“一企一策”。
10月14日上午10时许,Z市盛源驾校内,一面面围墙在轰鸣的机械声中推倒,这是首家完成搬迁拆除的企业。“为了整改湿地环保生态问题,区上领导多次给我们做工作,放弃国庆长假休息,为我们解决企业搬迁和员工安置问题,我必须要服从大局意识,带头拆除。”企业负责人柴某说。“从10月1日政府部门介入到11月底全部拆除完毕,不到两个月时间,是因为甘州区政府帮助搬迁企业联系好了种子代加工企业,帮助企业转运种子,还选好了新厂址,让企业看到了政府整改环保生态问题的决心,也坚定了企业转型发展的信心。”Z谷大种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东恒说。他表示,拆除之后,还要平整土地,拉网覆盖,做好环境保护。
“我们将科学合理规划,对拆除退出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留给这里一片永久的安宁。”甘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Z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某说。
问题1:
补充《H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侵占问题整改整治方案》“整改措施”部分(400字,15分)
解析1:
一要全面核查自然保护区内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情况。对生态环保组督察交办的问题逐项进行核查,同时全面清查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生产、经营性开发建设活动。
二要建立整改主体责任清单台账制度。要制定明确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任务、整改时限,把责任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同时,实行台账制管理,定期调度。
三要集中开展项目审批情况核查。对自然保护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核查,凡是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一律叫停并责令恢复。
四要集中整治采石挖沙、工矿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对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破坏资源、污染环境进行严厉打击,对自然保护区内现存的采砂(石)料场,一律关闭退出,彻底恢复河道原貌。
五要加快张掖黑河湿地生态恢复与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级自然保护区内工矿用地、采石场、旅游设施等分类实施整治清理,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的项目进行有序关停、退出和有效监管。
解析2:
一、照单全收整改。梳理督察组反馈问题,列明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应改尽改,应查尽查。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湿地保护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中直、省、市整改要求,组建5个专责组,全员下沉,做好企业对接,了解企业困境,“一企一策”。
科学有效评估。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对5家企业发展模式、侵占湿地状况、湿地保护现状、5家企业用地开展环境影响开展评估,有序推进企业搬迁。
三、强化宣传引导。领导要深入企业,重点宣传湿地重要性、企业侵占危害、环保整改要求、整改决心,企业搬迁和员工安置帮扶措施。
四、优化配套服务。帮助搬迁企业联系种子代加工企业、企业转运种子;帮助企业科学选好新厂址;搭建企业创新平台,引导企业转型发展。
五、做好生态修复。科学规划退出土地修复,平整土地,拉网覆盖,植被恢复。
六、落实监管问责。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畅通环保投诉监督渠道,定期开展湿地环保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问责通报。
解析3: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的整改,协调解决整改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2.加大专项整治。对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情况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加大自然保护地执法力度,严查各类违法行为。
3.做好整改销号。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推动问题整改,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整改问题不反弹。进一步推进整改销号工作,按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办法时间节点和资料要求进行上报销号资料。
4.强化宣传教育。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举报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社会监督压力。
解析4: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存在的突出认真进行梳理,列出整改任务清单,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逐项明确责任领导、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坚决落实整改任务,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整改工作按期全面完成。
(二)强化执法监管。以“零容忍”态度,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查处一起、处理一起,杜绝“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建立保护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压力传导,严格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制度,加强对环境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推进工作落实,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
(四)严格责任追究。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和执纪执法力度,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要一查到底,对责任不落实、整改进展缓慢,在工作中推诿扯皮贻误工作、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县(区)及部门,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五)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的正向引导作用,通过网络、媒体向全社会公布调查处理情况和整改处理结果,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问题2:
结合材料,概括Z市生态环境整改整治工作的启示(500字,15分)
解析1:
一要坚持凝聚合力。要压实党委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最大合力。
二要坚持精准施策。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环境污染问题的实际情况,按照“一企一策”“一地一策”“一事一策”的要求,制定精准的改进措施,切实把问题解决到位。
三要坚持生态至上。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念,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要予以铁腕整治,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
四要坚持统筹协调。要树立系统观念,在整治环境污染的同时,充分考虑就业等民生问题和企业转型等发展问题,通过环境治理,推动实现发展的绿色转型。
五要坚持修复生态。要加强科学合理规划,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力推进植被修复等,及时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尽快还自然一个安静祥和的良好环境。
六要坚持宣传发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工作专班下沉一线等方式,积极与企业等沟通,帮助他们扭转错误思想观念,树立大局意识、绿色观念,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解析2:
一、坚持党的领导。中直开展环保督查发现问题,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有序推进铁腕治“污”,党委领导下政府负责。
二、坚持精准施策。政府对接企业,收集企业问题,“一企一策”。
三、坚持人民至上。领导放弃国庆长假休息,解决企业搬迁和员工安置问题,进行湿地环境整治。
四、坚持绿色发展。树立绿色政绩观,科学规划生态环境区域建设,做好绿色理念宣传、污染防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工作。
五、坚持共治共享。企业配合搬迁,群众媒体监督参与,第三方机构依法环评。
解析3:
1.科学规划是做好整治的先行条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对拆除退出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2.高位推动是做好整治的关键手段。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问题整改,出台问题整改方案,邀请第三方评估,专题部署问题整改工作,有力的推动了问题整改。
3.真抓严管是做好整治的重要措施。政府迅速行动,全员下沉,加班加点,做到铁腕治污,一企一策,逐一做好问题销号。
4.解决后顾是做好整治的重要保障。认真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困难,做好沟通协调,解决企业搬迁和员工安置问题,坚定企业信心,帮助企业转型发展。并平整土地,拉网覆盖,做好后续环境保护。
解析4:
一是专班推进是前提。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问题整改中要坚持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坚决落实整改任务,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确保整改工作按期全面完成。
二是精准施策是核心。应坚持“一企一策”,确保整改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
三是严格执法是要害。要坚持有序推进铁腕治“污”,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整改。
四是强化监督是手段。要坚持加大压力传导,严格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制度,加强对环境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查。
五是共享共治是方法。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群众媒体监督参与,第三方机构依法环评等提升治理效能。